在线客服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利用外资保稳促优 地方经验做法很给力

2022-02-24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标签: 推动外资企业全方位全周期权益保护  多举措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建设  搭建国际化平台 加快先进制造产业集聚 

2月18日,全国外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2022年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推动利用外资保稳促优。


会上,六省市作了典型交流发言,介绍了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这些经验做法既为2021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将助力推动今年利用外资保稳促优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上海


推动外资企业全方位全周期权益保护


2021年,上海实际使用外资233.3亿美元,同比增长22.7%,再创历史新高。这与上海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着力打造新时期外资首选地和高质量外资集聚地所作的努力密不可分。


去年,上海将构建完善外资法规政策体系作为外资保护的基石,并通过规范政策执行和监督考评、依法实施外资企业权益保护做到了将外资保护纳入地方立法、纳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考评监督等“三个纳入”。


据上海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率先制定出台了《上海市外商投资条例》,专设“投资保护”章节。在保护内容上,聚焦征收征用、资金进出、知识产权保护、商业秘密保护、技术合作、政府采购、地方标准制定、城市特许经营等外国投资者最为关心关切的问题,明确了具体规定。


在构建政策体系的同时,上海健全了工作机制。上海市商务委牵头,会同全市27个相关单位建立外资企业投诉工作市级联席会议机制,并在全市建立了“1+16+2”外资企业投诉中心,其中市级投诉中心1个,各区投诉中心16个,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投诉中心各1个。


上海不仅做好外资企业投诉工作,还着力完善投资保护制度性安排,加大重难点问题解决力度。针对企业跨区迁移难,开设企业服务云“跨区迁移专窗”,优化办事流程;针对企业注销难,改进注销流程,引导企业通过“一窗通”网上平台申请注销,实行分类处置、同步办理、一次办结;针对外资企业办事难,持续优化“涉外服务专窗”功能,共提供30个部门、64类涉外服务事项、236项办理内容和政策指引;针对外资企业维权难,连续两年编写《上海外资企业权益保护白皮书》,提供权益保护相关政策和维权案例供企业参考,提升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向外企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权益保护,上海多措并举,从加强政企沟通、强化重点外资项目专班服务、持续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等工作入手,让投资保护有径可选。数据显示,2021年,市商务委召开了20场政企沟通圆桌会议,共有180家外资企业或商协会提出了175个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解决率超过90%。对30个投资金额大、示范引领性强的重点外资项目,在招商、准入、规划、用地、环保、建设、外汇等环节提供“一站式服务”。对重大外资项目、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重点企业全覆盖走访,并切实推动解决了提高通关效率、企业生产基地搬迁、便利跨境资金流动、加速生物医药企业产品落地等共性和个性化问题。


江苏


多举措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建设


近年来,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在江苏设立研发中心。日本丰田集团投资的汽车研发中心,注册资本达3.2亿美元,是丰田在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汽车研发中心。芬兰通力集团在昆山设立的研发中心成为集团全球六大研发中心之一。瑞士康美包集团在江苏设立亚太技术中心,目前拥有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成为全球无菌食品饮料纸盒小包装生产和研发的第一中心……随着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政策赋能、发挥平台活力、优化服务保障等工作的推动,江苏省外资研发中心数量和质量较快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持续提高。


江苏省“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吸引海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到江苏设立研发机构。南京、苏州、无锡等地陆续出台鼓励措施,商务、科技、工信、知识产权等部门形成整体合力,引导外资研发深度参与全省创新体系建设。


在健全完善外资研发推进机制的同时,江苏省也激发着外企创新活力。江苏省商务厅联合财政、海关、税务部门认真开展资格认定工作,商务、科技部门联合加强对外资企业服务,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目前全省近2700家外资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的8.5%,比全国高2.5个百分点。此外,江苏还出台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鼓励政策,支持跨国公司在苏设立研发中心。目前全省共有71家外资研发中心获得认定,占全省功能性机构总数的53%,享受资金扶持和出入境、进口通关、外汇资金管理、高管子女教育等多方面便利化政策。


积极探索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试点、在服务贸易基地认定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评等工作中提高外资研发活动评分比重,江苏省发挥各类开放载体的阵地作用,招引培育外资研发企业。立足江苏省制造业外企规模较大、企业数量较多的特点,进一步明确外资企业内设部门研发机构与独立法人研发中心同等享受支持政策,引导制造业外资企业拓展研发功能,目前内设部门已成为江苏省外资企业研发活动的主要形式。


不仅如此,江苏省还完善发展环境,强化外资研发服务保障。支持外资研发中心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挥企业承载创新人才主体作用,加强高端研发人才的培养。推进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开展集专利审查、快速维权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外资研发中心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安徽


搭建国际化平台 加快先进制造产业集聚


2021年,安徽省实际使用外资18.3亿美元,同比增长 22.7%,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4.7亿美元,占比为25.5%。在世界制造业大会、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平台、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个开放平台的推动下,安徽省正在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利用外资集聚地。


四届世界制造业大会累计签约2400多个项目,其中外资项目近千个,大众、蔚来、康宁等一批制造业知名跨国公司通过大会平台签约落户。2021年的世界制造业大会共签约制造业项目656个,投资总额5335亿元,分别占大会项目总量的93.3%和91.6%,日本佳通工业园、法国圣戈班胶粘剂、丹麦AVK集团大阀门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外资制造业项目签约落地。


立足自身优势,安徽省建立了省领导领衔的十大新兴产业专班推进机制,逐一编制“双招双引”路线图、施工图,建成省市县三级贯通的“投资安徽”调度平台,强化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目前十大新兴产业引进外资项目101个,投资总额超4800亿元。2021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4亿美元,占全省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的30.1%。


自贸试验区、国家级经开区等开放平台也成为安徽吸引外资的引擎。安徽自贸试验区创新建立重点产业“链长制”、外资专班服务机制,加速项目审批和投产达产,蔚来汽车第10万辆车下线时间打破行业速度。开展全流程“外发加工”、共享用工等制度创新,助推联宝科技营收突破1200亿元,进出口居全省第一。制定出台QFLP管理办法,拓展利用外资范围。据悉,安徽自贸试验区去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额8.7亿美元;合肥经开区利用外资单项排名居全国第五。


安徽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安徽将千方百计稳定外资,着力将安徽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利用外资集聚地,力争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因此,安徽不仅要聚焦制造业外资“双招双引”,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开展跨国公司安徽行,加快引进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力争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0%以上,还要聚焦国际化平台打造,办好世界制造业大会、“天下徽商”圆桌会、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等展会活动,充分发挥安徽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经开区载体作用,提升制造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


福建


着力提升外资信息报告质量


2021年,福建省按照《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办法》有关要求,不断健全完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和组织落实,着力提高执法检查能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数据显示,2021年,福建省共接收外商直接投资初始报告和变更报告9922条、年度报告21718条。全省各级商务部门采取定向抽查、全省“双随机一公开” 检查等方法,共对578份外资信息报告进行抽查,涉及外资企业557家。其中,初始报告和变更报告占36%,年度报告占64%。


福建省从规范检查程序、完善监管方式、形成常态化督导机制等三方面出发,健全完善了监督检查工作机制。福建省商务厅推动外资信息报告监督检查纳入全省相关检查机制,包括全省“双随机一公开” 检查、“互联网+ 监管”等。同时,指导各地落实“放管服”改革,将外资信息报告监督检查纳入本级政府的检查事项清单,为提升监管效能、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打下基础。


针对基层商务部门人员少、流动性大,外资岗位执法力量较薄弱等问题,商务厅积极推动联合检查,缓解基层困难。省市县商务部门加强纵向联动,相关单位分别抽取执法人员组成小组,共同开展检查工作。通过联合方式实施的检查占总量的25%,较好地形成监管合力,并减少了对企业的多头多层重复检查。


完善机制的同时,全省商务部门人员还强练“内功”,增强监督检查的主动性与能力。围绕信息报告制度、企业登记注册、监督检查等内容,商务厅开展了业务培训,提高对信息报告制度意义和监督检查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责任。积极协调省司法厅组织全省执法资格考核,组织外资岗位人员参加,扩大执法人员队伍。省商务厅外资岗位近90%的人员已通过各项执法资格考核。


做好信息报告工作既能推动中国“放管服”改革举措有序实施,也能督促外企在华合法诚信经营,提升信息报告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更好地提升信息报告质量,福建省商务厅积极与市场监管部门对接工作,研究平台运行、技术保障问题,同级部门间建立数据错漏的排查和互动机制,不断顺畅信息报告报送。同时,商务厅对外资填报项加强分析比对,推动市场监管部门按有关技术方案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企业登记注册系统做好填报项的必填校验、逻辑校验和自动关联。对市场监管部门预研的新系统,提前对接业务需求,将注销和转内资信息推送、股东认缴额占比等问题在开发阶段纳入考量。在加大年报工作力度的基础上,福建省商务厅还做好年报数据核查和企业补报、更正,开展企业年报综合分析,为全省稳外资提供了数据支撑。


山东


“点对点”解决外资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规模连续3年居全国第4位。2021年,山东省促进外资稳定增长成效明显,全年实际使用外资突破200亿美元,增速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73.1%,占全省比重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这些成绩要从山东坚持“三个优化”、突出“三个加强”、强化“三类平台”等工作说起。


2021年,山东省优化政策供给,优化涉企服务,优化投资环境,为企业纾困发展提供了助力。全年,山东省先后出台了稳外贸稳外资“32条”、高水平利用外资“20条”等政策措施,推动形成“清单化”“目录化”政策体系。制定产业链重大外资企业专项支持政策,主动为18家重点外资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山东省稳外贸稳外资服务平台”第一时间推送惠企政策措施,上线企业数量增长13倍,达14800余家,“一企一策”精准解决了企业用工、能耗指标、融资贷款、外籍人员入境等问题900余个。建立重点外资企业“点对点”服务机制,及时协调满足韩国LG、日本JFE等400余家外资企业的用电需求。不仅如此,山东还健全外商投诉处理机制,指导16市制定出台外商投诉工作办法,完善省市县三级投诉网络,让外商在山东投资放心、发展安心。


据山东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三个加强”是加强跟踪推进、加强要素保障、加强调度督导。加强跟踪推进是建立健全重点外资项目跟踪推进机制,完善客户数据库、外资项目信息库和对外推介项目库,分类分级管理,推动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到资。截至目前,全省688个重点在谈项目签约率79.2%;487个重大经贸活动签约外资项目落地率、外资到账率分别达61.2%、63.7%。加强要素保障是突破部门协作配合,对制约项目落地的土地、能耗指标短缺等突出问题实施攻坚突破,推动项目早日落地开工。加强调度督导则是每月以省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名义通报各市外资情况,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每月通报各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队招商及项目落地情况,推动形成省市招商合力。常态化赴各市开展“四不两直” 调研督导,现场协调解决外资企业的困难和诉求。


“三类平台”则包含了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活动、“对话商协会齐鲁之约”活动等高端开放平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区域经贸合作平台。数据显示,2021年,山东省重大经贸活动累计签约重点外资项目311个,投资总额351.2亿美元,合同外资130.3亿美元;全省国家级经开区实际使用外资26.8亿美元;在RCEP机遇推动下,山东实际使用日韩投资18.2亿美元,增长52.4%,占全国实际使用日资韩资的22.9%。


四川


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引资主阵地作用


挂牌5年来,累计新增企业19.2万家,是挂牌前存量企业的8.5倍;累计新设外资企业756家,实际使用外资26.1亿美元,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比重由挂牌初的2.9%提升到44.9%;2021年,实际使用外资达15.1亿美元,同比增长71.7%……四川自贸试验区日益成为四川省稳外资稳外贸主阵地。


对标上海自贸试验区,明确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和主要任务;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建立一流营商环境指标体系、行业部门责任体系和考核评估机制,通过“双对标”行动,四川自贸试验区持续打造营商环境高地。同时,全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放权赋能,146项省级权限下放片区,其中投资类24项、外商投资类7项。在自贸试验区更大力度推动“证照分离”全覆盖,探索“首证通”“一业一证”改革,企业开办时间最快1小时。辖区内建立了外商投资权益保障机制,健全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服务机制,设立外资服务“12348”热线平台和“天府外服通”平台,完善外商投资诚信档案系统。四川自贸试验区内设立了全国首个以省域命名的自贸区法院、检察院,全国首个公证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也已入驻,并创建了5个对外开放法治示范区,为外资企业提供与国际接轨的多元化涉外法律服务。


打造营商环境高地的同时,四川自贸试验区还着力打造政策支撑高地。出台利用外资“20条”,建立起外资工作激励和实绩考核机制,设立外资专项资金,鼓励自贸试验区制定外商投资政策。出台金融支持外资“10条”政策,支持本外币账户一体化、外汇收支便利化等外汇管理和跨境金融政策增量扩面。2021年,四川自贸试验区跨境人民币结算337亿元,占全省的28.5%,增速是全省的3倍。


成为稳外资主阵地,与四川自贸试验区抓实项目招引密不可分。园区内,讯乐思获批中西部首张外商独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爱力根香港有限公司设立四川首个独资医疗美容诊所,国内首个诺贝尔金融科技实验室、安谋中国西部研究院等一批牵引性大项目强势入驻,自贸试验区开放型经济显示度不断提高。目前,自贸试验区入驻世界500强企业104家,引进亿元以上外资项目101个。


与此同时,四川自贸试验区还强化平台联动,打造协同开放高地。目前,区域内已布局形成6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12个进境指定监管场地,推动了投资与贸易联动发展。中国-欧洲中心突出中欧区域性项目合作,成功招引“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59个。截至目前,四川省政府批准设立两批13个自贸协同改革先行区,去年首批8个先行区进出口增长55%,利用外资增长40.5%。与重庆共建的川渝自贸示范区,中欧班列(成渝)协同机制、关银一KEY通、自贸司法协同、商务政务服务等一批重点合作事项成功落地。


上一篇 : 活力与韧性:亚太率先复苏关键词

下一篇 : 九龙坡: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

百佳荟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欢迎关注百佳荟官方微信